山西多方共商電子化保函,保函代替保證金為企業減負出新招
日前,山西省發改委、金融辦、銀保監局、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、招投標協會和銀行、保險企業齊聚一堂,圍繞電子化保函業務在山西的落地進行討論,以期為山西省民營企業減負,減化企業辦事流程,進一步推動政府深化放管服的改革舉措,提高招標透明度,從而發揮信用信息和交易大數據在行政監管和行業發展的作用。 電子保函是由銀行、保險公司應投標人的請求,向招標人開立的一種電子化擔保憑證。國務院等部門先后下發文件,推動銀行保函替代保證金,順應全流程電子化,建議政府加快推進使用電子化保函。 電子保函的諸多便捷已獲得業界認可:簡化招投標過程中保證金收退的繁雜手續,解決民營企業保證金被占用問題,減輕企業負擔;提升山西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效率,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,優化營商環境;提高招標采購的透明度,掌握招投標企業的信用,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。 記者獲悉的一組數據顯示,2018年山西省約有26200個招標項目,共占用保證金1000多億,若全部釋放將盤活山西省整個建筑行業的市場。 推進會現場,省內金融機構代表向與會者分別介紹了銀行、保險電子投標保函管理系統。目前,浙江、河南、遼寧等地已全面開展了電子化保函業務,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負擔,提高了政府和企業的辦事效率。 山西省發改委、省金融辦等與會代表結合山西本地情況,圍繞上述平臺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入討論,各方達成共識。 接下來,各方將為電子招標系統建立通道,對接聯通電子保函辦理系統,確保安全電子化保函盡快在山西省落地實施,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,優化營商環境。 據悉,此項改革準備近期上線辦理投標保函,既規范市場運作,又方便招投標中的資金安全,將提高工作效率,暢通全流程電子化通道。 |
|
| 上一篇:一座熱帶城市的新“熱度”——海南自貿試驗區關稅保函標桿觀察 下一篇:政府采購項目實行預付款保函擔保制度保證項目資金“水到渠成” | |


